《老师·好》观后感10篇
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,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?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。在写观后感之前,可以先参考范文,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老师·好》观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老师·好》观后感1有人说,老师是一种信仰,是一种坚持,是用粉笔书写明媚四季的工匠;
有人说,老师是一种情怀,是一种热爱,是青涩年华里最美的引路人;
还有人说,老师就是一份职责,无论鲜花还是荆棘,平坦还是泥泞,都会永远带着爱在路上前行。
《老师好》这部电影犹如岁月凝成的珍珠偶尔放在地上是冰冷的,拿在手里却炙热烫手,那份温度里有你,有我,有他,有记忆串联的每一个故事。
《老师好》是学校青春片中少有的以“老师”为视角展开的故事,讲述了由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与学生们的“斗智斗勇”的趣味故事,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。整部电影对刻意的戏剧冲突进行了消解,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,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,好看而不俗套,走心而有力量。
《老师好》中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身着朴素的白衬衫,手腕上带着手表,一身复古装扮完整还原了八十年代老师们的形象。在性格上,苗宛秋在课堂上正言厉色,私下却展现了慈祥、和蔼的一面。
《老师好》的整体叙事并没有禁锢在感情层面,而是在剧情上紧紧围绕着师生们日常发生的琐事而展开,影片呈现出的人物也都几乎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“典型”,桀骜不驯的洛小乙、人如其名的安静、新潮前卫的关婷婷、大智若愚的脑袋、舞痴兄弟礼貌建设、爱八卦的海燕、奸商耗子……真实的人物刻画让观影现场的不少观众连连赞叹:“我们那时就是这样”。你有过老师吗?我说是真正的老师,前不久,“学术圈的师生关系”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频频被人讨论,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?好老师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,还应当“育人”,而好老师的教育应随风入夜,潜移默化地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。应对如今逐渐淡薄的师生关系,《老师好》逐渐唤起了人们对80年代师生情谊的回忆与渴望。
影片中,苗宛秋爱护学生,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,他走遍大街小巷,就是想让洛小乙回来上课;为了让替同学补习的安静不耽误个人复习时间,他晚上免费替同学们补习;在安静面临保送和参加高考的抉择时,他没有代替她做决定,而是告诉她“人生有好多个十字路口,重要的就那么一两条,要选一个最适合你自我的”。苗宛秋无私奉献也最终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……
最终把电影中的经典台词送给大家:我坚信,青春不会消亡。它只是躲在某片绿荫下慢慢疗伤。岁月凝成一颗珍珠却无法拥有。丢在地上冰凉,握在手里滚烫。我想拥抱它却扑了一个空,它化作一片杂物散落在桌上。泛黄的日记本,气数已尽的铅笔,褪色的发卡,还有一个空空的背囊。那年,铅笔在日记本上写道。真好,我没有去打搅你的暗自芬芳。真好,你也没有戳穿我的刻意坚强。人生,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,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,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。而是遇见了你们,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。
《老师·好》观后感2早就听说它是部好电影,却一直没得空那份心思去品评。零零碎碎看了好几天,才看完,心情却越发变得复杂起来。坦白地说,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电影的最后一部分。
我不认为它是部喜剧,相反,它却极为现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位教师的悲伤的内心世界,而这份悲伤里却也不断地孕育着希望。苗宛秋,本已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,最终因为政审原因没有如愿,成了一名老师。在他的班上,有桀骜不驯的洛小乙,温婉恬静的安静,新潮率性的关婷婷,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班集体;在他的世界里,有他潜心钻研的教学,有他视如珍宝的荣誉,有他捉襟见肘的生活,是一个从未放弃精神追求的世界;在他的眼中,孩子们的学习是第一要事,但凡他能帮上忙的地方,他都竭尽全力,不想浪费耽误任何一个孩子的前程,是一个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教育情怀的师者。
“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,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。”这是影片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,我相信也是打动很多观众的一句话。难忘的师生情,是人生最可珍贵的财富。苗老师的学生们从不理解他到理解他,从百般对他的自行车进行“刁难”到为了老师而四处寻车,从专制的师生大战到融洽平和的氛围,贯穿其中的是一种感动,这种感动就源于教育的力量,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。
老师好,简简单单的三个字,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,这份责任是种无形的鞭策力量。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的绚烂与奢华,不仅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礼貌和一声问候,更是一个老师付出毕生心血和代价之后赢得的尊重与殊荣。
想起了曾经班上的一个叛逆的学生,曾经因为作业的问题被我罚站,而如今她自己也是一名老师,才更加体会当年我的心酸历程。前不久,毕业有些年头的学生来学校看我,当他们走上了工作岗位,发觉学生时代曾经对他们的要求、鼓励甚至批评是如此的难得。我不知道自己会对他们产生多大的影响,不知道自己这个老师在他们内心来说是什么样的评价,是好评,抑或是差评?但是,有一点,我要肯定的是,无愧于良心当是对责任的最好诠释!
身为老师的望其成才,却有时不免遭受着学生的稚嫩抵抗;老师的求而不得,而学生为其努力,付出,感动,回报,并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报,但是一切却随之而来,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”,也可以说,这才是人本来的样子吧!
我喜欢教师行业的单纯与快乐,这种单纯与快乐,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,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好,一切为了学生好,为了一切学生的好。主人公苗老师为学生操碎了心,却也会享受到学生进步后那种生活中的点滴幸福。
我幸福于教师行业带来的幸福。决心以此为业,就必须学会接受,接受各种层次的学生,努力地教育他们并自得其乐,所谓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”决心以此为业,就必须从容面对职业生涯中的一切困难与险阻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!
身为老师,不是幸运地遇到好学生,而恰恰是因为与学生的相遇,让彼此美好。如果师生的每一个相遇,都是幸福的,那么当老师,真好!
《老师·好》观后感3电影讲述了苗老师(学生送外号苗霸天)与三班孩子从高一到高三,三年间普通、平凡的故事。学生高一刚接触苗老师时对他是怕,后来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,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,大战以苗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,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,又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交往的加深,学生渐渐理解了老师。知道他是当年的高考状元,却因时代原因与北大失之交臂。在自己语文老师的鼓励下,他报考师范,成为一名语文老师,并被分配到县城任教。这些经历,也成了学生们努力的动力,三班的班长安静就发誓非北大不考。但命运常常不如人愿,安静为了帮因给学生补课被停职的苗老师说情,归途中出车祸,没法参加 ……此处隐藏5846个字……听课我也曾羞得面红耳赤,甚至一度给老师贴上“狠、怒”的标签,一度自以为是过,可当老师“刷刷”挥舞教鞭时,我没注意到老师发红了的眼眶,只注意到她毫不手软地打着学生的掌心,那“啪!啪!”声听着让人心惊胆颤,我觉得老师太认真,对学生太狠了。但看到这部影片,我想,我懂了——“那个管你最狠的老师,其实,爱你最深。”
只是我们正当不谙世事的青春年华,不懂得去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,甚至以叛逆来反抗老师。但幸好,这段青葱岁月中,我们遇见了你,就像云遇见了水,交织在一起,化成了人世美好的雨,让我们不后悔负了这段时光。
老师,因为刚好遇见你,在我最美好的时光中。
《老师·好》观后感9一位好老师,胜过万卷书。
苗宛秋,显然不是学生眼中的“好老师”。也许,还是最讨厌的那一个。
他古板,禁止学生烫发、化妆、涂指甲,在课堂上用纸巾当场抹去女孩的口红。
他教条,没收武侠小说,反对课外活动,全班同学好心帮他找回丢失的自行车,却被他以缺席晚自习为由狠训一通。
他唯成绩论,一切向成绩看齐,把班长头衔硬塞给成绩拔尖、但综合能力平平的“乖乖女”安静,引发班级民愤。
就是这样一个“讨厌”的老师,却让人红了眼眶。他号召同学捐款救助生病学子,自己拿出了一个月的工资;他免费帮贫困学生补课,反被同行举报开小灶;他用亲身经历勉励学生参加高考填报名校,去探索人生更广阔的可能性……
很多人说,苗宛秋身上有自己老师的影子,可恨又可爱,可叹又可敬。苗老师,的确是千万基层教师的一个“缩影”——他们有真实的困惑与突围,也有真实的摇摆与坚守。在偌大的校园里,他们教过的学生一批批地来了又走,去更广阔的世界中探索无限可能。但他们的天地似乎永远只有那么小——小到数十年囿于一方黑板,小到眼中聚焦只有一根粉笔头那样粗细。
日复一日的重复教书,不算丰厚的物质回报,肩上沉重的家庭负担,被学生怨怼时的委屈……大时代的洪流从苗宛秋的身上碾压而过,原本可以通过读书进入名校、改变命运的他,因为出身原因不得不选择教书,选择接受老师要面对的一切。
一度,我们以为苗老师放下了、释怀了,却在他与学生安静的对话中,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隐痛依旧:“如果你选择北大中文系,那你的未来会有无限可能。如果你选择保送读师范院校,就要做一个跟我一样普通的老师。”
安静困惑地反问:“做老师不好吗?”
苗老师苦笑一声,叹道:“不好……也好。”
不好在哪?工资捉襟,分房受挫,晋升受阻,就连帮贫困学子免费补课,都被同行举报挨了处分。好在哪儿?或许,只有老师这一种职业,能够用润物无声的方式,影响一代代莘莘学子的认知和思想。
临走时,苗宛秋给同学们在黑板上留下了一段话: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,而是遇见了你们,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。字里行间,写满了一名普通教师的“英雄主义”,那就是在认清职业的全部真相之后,依然选择热爱它。
在青春勃发的年代,老师都曾参与到你我的生命与情感中。只可惜,学生时代的我们年纪太轻、目光太浅,对于老师的印象常常简单而粗暴。只有长大后,回头望时,才能从更多维度看到老师所承载的压力和重担,感受到老师质朴的热爱和坚守。
记得初中的时候写文章《我想从事的职业》,毫不犹豫地写了“想成为一名语文老师”。语文老师阅后,找笔者谈心,神情语调和电影中的苗老师如出一辙,当时的自己懵懂未知,只觉得教师的职业光鲜亮丽,在黑板前挥斥方遒、妙语连珠,令人心生敬意。如今却在电影中感受到了教师职业背后鲜为人知的艰与难,体悟到了“教师”二字沉甸甸的责任和重量。
芳草地,红砖墙,青春岁月可追忆却回不去。《老师·好》以时间为线,串联起了学生时代的颗颗珍珠。交叠在心头十余年的师生情,仿佛也在珍珠的光泽中被怦然激活,熠熠闪光。
老师的好,长大后的我们,终于懂了。
一句迟到的“谢谢”,献给亲爱的你们。
《老师·好》观后感10这是一部以1985年为故事背景,以苗宛秋老师为核心人物,以苗老师与学生们的“斗智斗勇”的学校日常为线索,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的怀旧学校喜剧片。
电影讲述了苗老师(学生送外号苗霸天)与三班孩子从高一到高三,三年间普通、平凡的故事。学生高一刚接触苗老师时对他是怕,之后受不了他的专制管理,开启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师生大战,大战以苗老师的自行车为线索展开,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,又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交往的加深,学生渐渐理解了老师。明白他是当年的高考状元,却因时代原因与北大失之交臂。在自我语文老师的鼓励下,他报考师范,成为一名语文老师,并被分配到县城任教。这些经历,也成了学生们努力的动力,三班的班长安静就发誓非北大不考。但命运常常不如人愿,安静为了帮因给学生补课被停职的苗老师说情,归途中出车祸,没法参加当年的高考,之后连续两年去考,也没考好。
如果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观影人的表现,大概是笑和泪比较适宜。整部影片充满了喜剧色彩,苗老师的严厉、与学生间斗智斗勇,学生捉弄、报复老师等情节都是以诙谐、幽默、搞笑的方式呈现的。所以,观影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。笑声结束,时不时又会传来抽泣声。是的,是影片中的师生情、同学情深深感动着我们。
这部影片选材学校生活,关注师生关系,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老师。高三毕业之际,苗老师悄然离开,应当是当下对那个年代老师的一种反思。他究竟算不算是个优秀老师?算吗,似乎不对,他将当年自我没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学生头上,逼着学生去实现。可这难道又错了吗?他爱学生,为班里长脑瘤的学生捐了一个月工资,到处找回混混队伍中的男一号。他悲伤着学生的悲伤,欢乐着学生的欢乐,时时督促学生争分夺秒的学习。这样的老师难道不优秀吗?可他没有私心吗?当然有,学生的好成绩能给他好声誉。但他不收补课费,免费给学生补课,又说明了什么?
这些只能说明,这部影片中的苗老师是立体的、多元的、复杂的。现实中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。影片结尾,三十年后,白发苍苍、颤巍巍的苗老师拄着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静,也许是发现了把自我的意志强加给学生,那是不合理的。他当年的离开是反思,三十年后的看望是愧疚,是忏悔!
身为老师,影片中的许多镜头在我的育人历程中也真实出现过,我与学生间也发生过“自行车”故事,我也有过如苗霸天般的强势、专制,也凭借一己之力努力为贫困生拉资助,也与学生上演过聚聚散散的故事。这些,不是一两个词,就能够平面化概括的。
影片是首尾呼应的。以“每个人的人生都因相聚而幸福,当然也有离别的痛苦......”(大意如此,记不准了)开头、结尾。
影片最让我感动之处,是片尾将所有参演人员名字都打出了,包括没有一句台词的演员。这应当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尊重。
影片另一亮点是吴京、张国立等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。这些明星加入,除了商业研究外,还有对老师这一群体的尊重吧。正如影片所传达的:不是幸运遇到好学生,而是与学生相遇,让彼此完美。如果师生的每一个相遇,都是幸福的,那么当老师,真好!